雖然孔子之言遍天下,但是孔子之言見諸行事卻是困難的,
即使孔子本人,他奔波一輩子,又被困又挨餓,最後還是不能得君行道。

至於他的人生箴言方面,合乎人情而能行得通的,也不算多。
它們許多都是空洞的、拿來說說的,並不能真的去實行。
例如「三年之喪」,孔子的幾個學生以外,據我所知,
只有清初的顏習齋徹底實行了,徹底實行的結果是大病一場。

又如「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」,甚至孔子本人,都不能算是這種人物:
呼號鳴鼓攻人、且以杖敲人膝蓋,這那裏是「溫」?騙蒲人、見南子,這那裏是「良」?
使孺悲尷尬,這那裏是「恭」?不吃這個、不吃那個,這那裏是「儉」?
捨不得賣車葬顏回,這那裏是「讓」?故孔子的許多教條,並不是時時可行、事事可行、人人可行,
不可行而硬要行,於是只好言行不一,人格分裂。

——中國思想趨向的一個答案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